看完《楚门的世界》,我感受强烈的倒不是媒体对于人权的侵犯,而是楚门个人居然完成了从平静地生活在逼近现实的影棚里到怀疑周围的事物乃至到最后克服自我、决定逃离此地实践的一系列转变。 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发现到周围的虚假,顶多说明他的智力正常,通过与一些理性的逻辑思维便很容易识破这个。难的是他居然能够 ...
爱上电影与书
幸福的娃
当你刚开始爱上电影和书的时候,并且能够腾出时间花在上面,那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同时我认为那是最奢侈的。
爱上电影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我真正对电影产生浓厚兴趣是从美国动作片开始的。当我看完一部,发现是系列片,还有同主演、类似剧情的电影,犹如电视剧般过瘾。然而随便网上一搜罗,就能发现更多类似的动作系列片。关键是你都没有看过,但同时又有那么多人的推荐以保证并非烂片,更可贵的是我还在上大学,有大把的时间。这些元素堆在一起,怎能不让人感到激动且幸福呢!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好的电影貌似不多了,需要费一点心思才可能发现它们。但同时,我对别的类型电影也开始产生了兴趣,如恐怖片、战争片,然后是惊悚片、喜剧片,最后慢慢发展到了文艺片,连我自己都震惊了。每次的一个转变,都是一阵激动与小小的幸福感。可随着电影看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广,那种经典同时又好看的电影真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后来每次拿到一部好电影都是深入其中,慢慢体会。好在我最近又发现了一种看到好电影的途径,很简单,就是找最近30年奥斯卡获奖的电影,这应该够我吃一壶的了。
不同
你有唱歌到尽兴处被隔壁给敲门吗
今天在租房里唱歌,到十分尽兴并怡然自得的情况下,就听到“咚咚”的敲门声,一下子兴致就降到了冰点。但是无奈,一番愤怒之后,冷静下来想想还是要考虑考虑隔壁人家的休息,毕竟都过了晚上11点了。 这又让我不经意间回想起大学的生活了(其实说来也就一年的时光嘛,但是毕竟是真的回不去了,曾经一度难以接受这 ...
女儿情
在韩寒的《后会无期》中,印象比较深的还是几首歌曲吧,其中就有一首来自《西游记》的插曲。当初感到纳闷,后来想想二者同样是一个从西方到东方的故事,关键是都表现了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这让我又不禁回忆起《西游记》中的《趣经女儿国》一集了。
当《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盖上玉玺,抬起那双含泪的眼睛,凝视着唐僧走远时,一曲《相见时难别亦难》将剧情推向了高潮,女王与唐僧的依依不舍至真情怀,令观众都为她伤心、唏嘘不已,也成为观众脑海中至今难忘的一段缠绵悱恻。
我又找来20年后的西游记剧组艺术人生上的相聚的视频来看,其中徐少华(唐僧的扮演者之一)在台下坐。女儿国国王扮演者朱琳,在台上接受主持人朱军采访时的回答让我十分感动。
主持人问:“这部戏重播的话,你还看吗?”
她说:“我其实,我的目光锁定就是御帝哥哥。”(台下掌声)
主持人:“御帝哥哥?!”
她竟然旁若无人地直视台下的徐少华,说:“我今天其实最想说的就是,自女儿国一别,至今已经二十载,御帝哥哥别来无恙?
纸质书写与键盘书写
我一直在想纸质书写到底与电脑上敲键盘到底有何不同。当然,很多事情,光靠想是没有用的,得亲力亲为。
先说纸质书写,再说键盘书写。
当我写下上面几行字的同时,其实我已经有了一点感受(这篇文章整个都是先写在纸上然后再敲到键盘上的)。
- 首先(其实我写下“首先”二字时,并不知道“然后”会写什么,只是一种思维习惯而已),当你的笔写在纸上时,你与你的文字其实是零距离的,因为他们就近在咫尺,这是多么亲切啊。
- 其次,文字在纸上的出现完全在于你的心思由脑海中游离辗转到笔尖的那一刻。你可以清晰地观察这一过程,想象一下,放慢这个过程不就是电影中的慢镜头吗?那该有多么的美妙。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你熟悉了你手中的这支笔之后,那么她就可以说是你的一个代言。她的身姿、她的动作,尤其舞蹈中停顿的那一瞬间就同时就是你心中的思绪最直接的刻画。
当我写到此,想到这,突然明白为什么好多人会竞相追逐名作家的手稿。因为这不光是本身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而且可以通过这些曼妙的文字来揣测作者当时的心境,那便是在了解了作品的同时还能与其作者进入深度的身临其境的对谈啊,相比是一道精神大餐啊!
这些都是纸质书写带给我们最为感性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对于叙述一件事物的直观感受是大有裨益的。当然,键盘敲击书写作为现代化一点的手段也有不一样的体验,只不过你要细心地去体会一番罢了
雨夜回忆
在这夏季的雨夜来临之前,天空有些闷热,独自在出租屋里,心情有些燥热。终于在外卖送到的那一刻,天空开启了狂热模式,仿佛在夜店扭着她那狂野的身躯,同时挥洒着汗滴,整个世界开始狂欢……
上面的描述有些蹩脚,也着实消耗了我不少脑细胞。我不是诗人,否则定然有美妙的诗句来赞美这雷雨之夜;我不是散文家,否则肯定有大段大段的犹如描述少女那初动的心般的文字来细细道来;我也不是……(算了,我实在编不下去了)。其实此时,在小小的键盘上敲打着这些字符(可以比作是钢琴家在玩弄着他的每一个音符吗),望着窗外,听着雷声,而屋里却无任何干扰,心理便觉无比的安定,甚至有那么一丝丝幸福的赶脚。
这样的环境,我的窗子是紧闭的,空调未开,屋里仍是闷热,汗水浸湿了整个身体,不过这样才有更多心绪在飞。
我突然想起了小学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写日记,
后会无期
当得知这部韩寒的处女作,我便关注一些相关的购票优惠活动,终于在高德地图上以18.8元的价格抢到,有点小欣喜。
看完这部电影,其实最大的感觉是平淡无奇,稍微强烈一点的就是不少地方“名言警句”的出现,显得特别生硬。然后我便上豆瓣看了一些影评,现摘取一些我看来还算合适的评价如下——
片子倒是和韩寒以往的文学作品如出一辙,从头到尾都在不停地讲故事给你听,可是到了结束之后,你却发现自己甚至无法将其相对完整的复述出来,因为他在不停地对你说,却又什么都没说,故事没有闭环,甚至根本没有故事,说到哪儿,算哪儿,这一点倒是很“公路”。[expand]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从东极岛出发,烧房子开始,主角们就在进行着一项一项不太严肃的告别。他们要进行一段告别旧岁月的漫长旅行,旅行中会遇见什么,失去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必须做好随时告别的准备。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很自然地就接受了),后面一次一次的告别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和难受了。[expand]
影片最早的两个路人角色——周沫和胡生,戏份短暂而冷漠,几乎可以代表你我的少年时代。我们一定有过那样一个有意被忘却的青梅竹马,尘封在记忆里,也许相逢两相望,可相望不如相忘,就算某天咯噔一下爆了胎,但该过去的总是会过去;我们也一定有过成长之路上无意抛下了的少年伙伴,不是一个,而是许多。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路走得越远,身边的伙伴越少,你会遗憾,可是你并不会愧疚。然后,你终于来到了这里,背后是无知年少,面前是未知世界,这是每一段旅途的起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expand]
其实在我看来,导演想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