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第一次大发感慨的长文

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要百姓没有被逼到山穷水尽,只要还有的吃,有的穿,哪怕差一点,不至于饿死、冻死。而至于上面势力(姑且称之为官府)怎么压榨,老百姓都可以忍受。因为他们会算一笔账——都知官官相护,其实官官相护即为互相维持一个庞大的官场利益网,所以上诉无效,即温和的手段行不通,而且有被诬告朝廷命官的嫌疑。那么使用武力呢,单个农民力量薄弱,若联合对抗呢,那得组织严密,领导得力,否则一旦泄密将会牵连几族啊,这样的成本太大,不逼到悬崖是玩不起的。

其实我们还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一起被压榨的人们联合起来形成的一个集体与官府进行和平交涉,我想这样官府不会不仔细考虑的。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这么做呢?我暂且搁置。

人们只要还可以生存下去,哪怕恶劣一点,特别是看到还有比自己更差的人甚至能够嘲笑之,当然也就降低了满意的标准,这是阿Q的思想。鲁迅所提到的国民的劣根性在于国民普遍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不能认识到集体中个人的同等重要的道理,也就是说和你一样或类似身份的人中间有人受害了,那么你也有可能受害。当然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只能是教育,用先进的文化洗去国民身上的固有污垢。否则只能出现这样的场面:当一群人赶走了奴役人民的官老爷之后,这群人便被当做新的官老爷供奉起来。

之前提到为什么不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体呢?我先引入一个例子,虽然简化了,但是大致意思没变。

说道清朝末期有个县的农民不满一项县令颁布的政策,但是固然切齿,几十年过去了谁也不敢带头。后来有个监生(相当于大学生同时是候补干部)有点愤青的意味便带头递交请愿书请求改变政策,但是最终带头人被抓。然后出乎官府意料,带头人被大批的农民拥入监狱抢出。由于末期的清朝腐败却没调动一个官兵过来,这批农民后来甚至抢了衙门并放了火。后来省里便派军队准备镇压,并且换了一个能员做县令。要知道当时要是军队开过来,那肯定是鸡犬不留!所以农民听到要镇压的消息,便立即组建了自卫队,由监生领导。后来与军队也发生过几次交锋,由于指挥得当,早已腐朽的清兵竟然没有占到便宜。于是新的县令另外想办法,准备从内部瓦解他们。他宣布自愿承认是良民的便写一份呈文并与那个监生划开界限,可以享受改变政策的待遇。于是很快出现了很多良民,他们自知与官府对抗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一家人都有危险,这样的风险实在过大,再三权衡之下便有许多人离开了那个监生。这样自然就很少有人愿意出钱来维持这个自卫队了。最后这个监生还被一群农民绑去见了官府以换取巨额的奖金,同时更是表示自己的诚心归顺。

整个故事结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开始为他们着想的人却最后被出卖了。因为农民最初的改变政策的目的达到了,他们再也犯不着跟着监生冒全家老小的生命危险,更何况还有不少的奖金供他们吃很多天了。我感到这个新的县令十分聪明,他清晰地分清了利害,农民只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生活,可是他们的眼光未免又十分短浅了。我们不难想象,以后这个县很难有人再带头说话了,即使他们再被压榨,甚至压榨得更苦。

之前说过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这一状况。教育能让人们认识到更持久的利益,他们会自发组织集体来选出代表维护他们的利益。当然这只有在一个比较民主的国家才能做到,否则很容易被定性为非法集会或者非法组织之类的加以扼杀。但当我们所有人都认识到时,一定不断促进这一集体或组织的合法实现。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就是要学习,认识到更长久的利益。

在今天,虽然伴随着愚民的手段,但是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扇窗可以接触更多的光明。当然习惯于屋内的黑暗,光明可能会刺伤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而这双慧眼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思考中产生。

最后说一句:在这个“敏感”的时代,在这个“审查”的时代,在这个“和谐”的时代,我相信我们大有可为!

小鹏 wechat
公众号:数据Man
0%